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夏敬源日前在北京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着重以五项重大技术的示范效应,全面提升农业技术的到位率与普及率。
其一是良种良法的配套示范。因地制宜筛选主导品种,配套主推技术,开展优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推广粮食作物增产、增收和经济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探索良种补贴与良法挂钩的方式方法、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示范推广无害化生产技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其二是对重大病虫进行监控示范。探索建立重大农业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测与预警,推广先进实用的测报技术与轻便、高效的测报工具,提高区域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超长期、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报的准确率,以及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的覆盖率。建立重大病虫害应急控制技术展示、示范网络,示范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诱杀等绿色控害技术。以红火蚁等疫情为切入点,强化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封锁与扑灭工作。
其三是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开展耕地调查与质量评价,强化耕地质量监管,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展示、示范网络,切实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到位率。探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有效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其四是节约型农技推广示范。示范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工、节能新技术。围绕粮、棉、油、糖等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示范、推广少免耕、秸秆还田、旱作节水、耕作改制、精量半精量播种、缓释肥料等节本增效技术;果、菜、茶、花等劳务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此外,示范、推广以设施农业、农田工程节水、膜下滴灌、水肥一体、立体种植、采后处理等集约高效技术。
其五是标准技术推广示范。加大标准修订力度,不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结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活动,示范推广优势农产品和无公害园艺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