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左己在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06-19浏览次数:1972

在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张左己

2006年6月12日

同志们:

    刚才,运录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对建设创新型龙江作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部署实施《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对此,我做三点说明。

    一、充分认识实施《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

    《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十五年我省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已经省科教领导小组和省委常委会原则通过。《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施《规划纲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能源资源约束日渐凸显,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等问题还十分突出。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和大量物质资源的消耗来支撑。这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瓶颈问题,就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规划纲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力争在515年内,紧紧围绕六大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实现突破。只有全面实施《规划纲要》,进一步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实施《规划纲要》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当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重点,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提高科技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我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的省份,依靠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为重要和紧迫。《规划纲要》针对我省在科技发展中创新能力不强,投入不足,企业研发能力薄弱,高技能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整体谋划和部署,提出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措施。实施《规划纲要》,是全面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系统工程,是为建设创新型龙江铺设的一条高速路

    第三,实施《规划纲要》是提高我省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国内也是如此,一些发达省份加快了争夺科技制高点的步伐。国内外科技进步迅猛发展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给我们提出了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急起直追,锲而不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515年间,我省科技发展要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创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及高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综合实力,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进入科技强省行列。同时,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落实一些具体任务和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方面,提出了阶段性的努力方向和发展重点,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我省的核心竞争力。围绕这一目标,发动各行各业大力开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精心打造知名品牌,形成产业集群。这必将有利于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必将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总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全面实施《规划纲要》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将《规划纲要》落到实处。

    二、努力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科学与技术发展目标和任务

    《规划纲要》对我省未来15年的科技事业进行了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工作的重点目标和主攻方向。各级、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努力完成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明确发展目标。《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确定了全省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

    2010年,科技综合实力和主要科技指标进入全国前列,成为科技大省,创新型省份。具体目标有八项:一是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二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显著成效,重点骨干企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农林科技研发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林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林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四是社会发展科技领域自主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整治、公共安全快速反应与应急处置等技术研究开发取得新进展;五是技术创新队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科技企业家和管理专家队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六是建成一批国内先进的科研基地和技术开发基地,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机制;七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0%;八是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企业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的6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奠定基础。到2020年,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科技强省。

    实现上述阶段性目标,对提高我省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意义,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体制机制环境、政策人才环境,积极发挥高新技术带动作用、大企业品牌带动作用、自主知识产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切实把《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到位。

    (二)突出优先领域。《规划纲要》确定了能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石化煤化及天然气化工、医药、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优先领域,并明确了重点发展方向。这些优先领域及重点方向,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加快发展,亟待提供科技支撑的产业和行业。要统筹规划,加强研究攻关,实施重点发展和突破,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技术集群。要加快培植有特色优势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快速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加快对传统技术装备的改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加大投入,集成资源,组织实施重点方向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要把推进优先领域的科技创新工程与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统筹协调,促进科技发展。

    (三)实施重大专项。《规划纲要》围绕全省科技发展目标,把实施重大专项作为提升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和重点行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先进制造与信息化、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化工与新材料、农产品优质高产与精深加工、生物技术与医药、环境保护与公共安全六大科技专项。重大专项的实施,要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根据目前的实施条件,逐项论证启动。同时,还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和形势的变化,适时对重大专项做出动态调整,分步推进。对于以战略产品为目标的重大专项,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研究和投入中的主体作用,以重大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切入点,更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国家和省级的引导性投入主要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政府和企业都要组织专门力量,强化措施保障,努力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资源的集成,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四)重视高新技术。《规划纲要》确定了我省高新技术开发的重点,强调要搞好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及环保技术、激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这些既是我省高新技术发展的优势领域,也是国际、国内基础研究的前沿。要以高新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能力建设为主线,积极谋划,超前部署,集中优势,凝聚力量,抓镅芯浚?】煨纬梢慌?哂凶灾髦?恫?ǖ母咝录际鹾筒?祷?晒??蛟煲慌?哂泄?示赫?Φ母咝录际跗笠导?牛?嘤?慌?哂形沂√厣?母咝录际醪?等骸R?怨?笃敫咝录际醪?荡?透骼嗫萍荚扒?⒉?祷??匚?劳校?涌旄咝录际跗笠怠⒆式稹⒓际鹾腿瞬诺却葱伦试吹挠行Ъ?郏?迪止丶?际醯闹卮笸黄坪图?纱葱隆?

    (五)提高创新能力。《规划纲要》重点谋划了创新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措施,强调要切实发挥五个作用,即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市场在科技自主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骨干和引领作用,高校的基础和人才培养作用。要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七个平台建设,即构建知识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企业培育服务平台、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科技投资融资平台、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平台。努力推进信息情报、仪器设备、科技场馆等科技资源的共享,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三、认真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落实。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规划纲要》,体制机制是关键。一是推进企业创新机制改革。要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企业把发展的内在动力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项目以及军工科研项目等各类重大科技项目计划的实施,引导各类科研机构积极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二是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要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统筹推进科研院所改革。积极推进应用型技术开发机构转制为企业或科技中介机构,或并入企业、高校,提高面向市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科技服务,弱化对竞争性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具体干预,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发展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创造保障条件,优化政策环境上,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全面落实配套政策。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政策》已经下发,我省也制定了相应的《若干配套政策》,关键是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包括:一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重点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支持,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积极培育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投资市场和资本市场。二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引进管理机制。统筹协调技术引进活动,加强对引进技术和项目的统一管理,防止盲目引进、重复引进和低端引进,努力降低技术引进成本。三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继续完善支持高新区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强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使其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四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

    (三)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自主创新投融资机制。一是建立财政科技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确保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强化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主体地位。认真执行一般企业、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规定,逐步提高企业的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的比重,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民间资本加大对自主创新活动的投资,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机制。三是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结构。省级财政科技投入要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要重点支持适用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加快培养和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为实施《规划纲要》提供智力支撑。一要加快人才培养步伐。要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优势,发现、培养一批一流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发挥两院院士在我省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领军作用,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决策咨询,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在建设创新型龙江的实践中大显身手。继续组织实施龙江学者建设工程,改进和完善学术交流制度,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二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取项目引进、集团引进、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重点引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优秀创新人才。三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和实施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体现科技人才价值的薪酬制度。进一步改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完善人才激励制度,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善科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调动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积极推进县(市、区)科技工作。加强县(市、区)科技工作,是全面提高科技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实施《规划纲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统筹城乡科技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县(市)科技进步的意见》的通知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一要完善县(市、区)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能力建设,提高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完善新型县域科技服务体系及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和完善县(市、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推广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等成功经验和模式。二要全面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要抓好富民强县专项工作。有关部门要制定好总体方案,按照国家要求,抓好试点,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的实施。

    (六)建立和完善科技发展决策机制。省政府最近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规则》,明确了政府决策机制、程序和方式,尤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以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做出了明确规定。各地、各部门,要在学习贯彻的基础上,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科技发展的决策机制和办法,确保重大科技事项决策正确,运行规范。一是遵从客观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结合我省实际,以发展眼光和战略思维,对《规划纲要》确定的优先领域、重大专项等方面的实施做出战略性、前瞻性的安排和部署。二是尊重专家意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规划纲要》每个重点项目的具体规划和实施,进行咨询论证。改变政府及其部门自己调e论证,自己提出方案政策,自己审批,自己执行的传统做法。在科技项目推进过程中,要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投资绩效及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估,以便及时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确保项目的预期效果。要整合专家资源,发挥专家作用,进一步明确专家咨询机构的主管部门、基本职能、担负任务和工作规程。今后,凡是涉及全局性、综合性、长远性的重大科技决策,政府必须在年初将专家咨询的课题汇总,提出明确要求和进度。同时落实课题经费和专家待遇。三是遵循程序规则。科技发展决策要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使每一个科技项目从立项到实施都能实行规范化的运行和操作,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降低决策风险,避免决策失误。同志们,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龙江,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为全面完成《规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