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震将军1958年创立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就有一大批的学者们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辛勤的劳作着,他们不管工作条件多么的艰苦,不为名、不为利,一心投身于科学的研究当中,现在这些老学者们已年过古稀,但他们仍旧在科学研究的前线上忙碌着,老学者们的求实精神一再的给年轻的学者们以启迪,让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不再浮躁。 老前辈们的科学成就举不胜数,如 老教授们这种对知识不断追求、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应该成为广大学者学习的楷模,他们的科学成就和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定会成为激励广大学者科学道路上的明灯,照耀着学者们追求科学知识的道路并踏实的走下去,为八一农大的明天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胡翠霞 1974∼1979年 1、白僵菌生产与应用研究:辛惠普主持 1974年获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科学大会奖(奖状) 2、小麦代汞拌种剂筛选研究:辛惠普主持 1979年获省高等院校科技大会奖(奖状) 3、白僵菌飞机施菌治螟:辛惠普主持 1979年获牡丹江管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奖证) 1980年∼2004年 一、 科学技术进步奖(均有获奖证书) 1、 小麦代汞拌种剂筛选研究:辛惠普主持 1980年获省农场总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2、 应用拌种双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省农业科学院主持,辛惠普参加 1983年获省农业局技术改进二等奖。 3、 克菌丹等拌种防治小麦根腐病:辛惠普主持 1984年获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4、 多菌灵拌种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研究:辛惠普主持 1985年获省农垦总局科技推广三等奖。 5、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辛惠普主持 1986年获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6、 旱作大豆高产综合体系的研究:郭玉主持,辛惠普参加 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 大豆根腐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研究:辛惠普主持、刘静茹、刘义才、张新德等参加 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8、 大豆灰斑病流行与药剂防治研究:辛惠普主持、靳学慧、马汇泉等参加 1993年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9、 旱作大豆综合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刘百如主持,辛惠普参加 199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0、寒地甜叶菊病虫草调查及综合防治研究:辛惠普主持、马汇泉、靳学慧、向春玲等参加。 1994年获省农场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1、机械化栽培春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辛惠普主持、靳学慧、马汇泉等参加 1995获省农场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2、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辛惠普主持、王险峰、刘恩旭等参加 1996年获省农场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3、低湿耕地农作物机械化增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郭玉主持、辛惠普参加 1998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4、水稻鞘腐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辛惠普主持、马汇泉、靳学辉、郭永霞、台莲梅等参加 2000年获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5、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辛惠普主持、靳学慧、马汇泉、台莲梅、郭永霞等参加 2000年获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6、油菜病菌核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辛惠普主持、吴星泉、郑雯等参加 2001年获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7、大豆根腐病菌对大豆影响的研究:辛惠普主持、范文艳、台莲梅等参加 2001年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18、稻田水稻小球菌核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王平、辛惠普主持、范文艳、杜金岭、郭永霞等参加 2002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寒地水稻病害调查研究:辛惠普主持、郑雯、范文艳、台莲梅、南山等参加 2003年获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0、寒地水稻害虫调查研究:辛惠普主持、王丽艳、林志伟、孙强等参加 2004年获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21、寒地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的研究:辛惠普主持、王平、王丽艳、郑雯、林志伟、南山、台莲梅、范文艳等参加 200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省重大科技效益奖(有获奖证书) 旱作大豆高产综合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 1984年获首批省重大科技效益奖(全省28名有功人员中我校有5人) 三、省学术成果奖(有获奖证书) 大豆根腐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1987年12月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辛惠普 北方水稻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12月获省第八届自然科技学术成果(论文)二等奖 辛惠普 四、省教学成果奖(省教育委员会) 寓爱国主义、热爱专业教育于传授专业知识教育中 1989年9月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辛惠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