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垦农机化学会举办水稻生产新技术论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8-25浏览次数:843

      6月13日至14日,中国农垦农机化学会水稻生产新技术论坛在牡丹江管理局举办。本次论坛中国农垦农机化学会主办,我校及省农垦总局、牡丹江管理局联合承办,旨在现场推广并充分展示由我校副校长汪春教授率领科研团队历时5年研究成功的“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新技术”项目。

  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机械化学会理事长罗锡文,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朱明,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徐学阳,我校校长包军,副校长汪春、安增龙以及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农机推广站,哈尔滨市农机研究所和农垦总局科技局、农机局、农机安全监理站、农垦科学院的领导出席论坛。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江苏省农机局、辽宁省农垦局、湖北省农垦局、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报、黑龙江省天阳农机公司以及黑龙江垦区的120余位代表参加论坛。

  论坛开幕前,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们参观了该项目的云山农场的育秧基地和秧盘生产基地,现场观看了播种和插秧的演示。

  开幕式上,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机械化学会理事长罗锡文,中国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朱明,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徐学阳,牡丹江管理局副局长张运权,我校校长包军分别发表讲话。

  罗锡文院士,江苏省农机局陆为农研究员,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蒋恩臣教授,省农垦总局农机局陈必安研究员,我校工程学院张伟教授、信息技术学院衣淑娟教授分别在论坛上作了专题报告。

  罗锡文院士在讲话中评价“水稻植质钵育栽植技术”解决了钵育的秧盘、育秧播种生产线、与之配套的插秧分插机构和农艺技术等4个关键技术,具有早期育苗、秧根盘结、秧苗齐壮、移栽时不伤根、无缓苗期、延长作物有效生育期的特点,是目前非常适合水稻生产的优质新技术。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依托黑龙江省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水稻大规模农机化生产的大力支持;二是充分利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垦区以及相关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团队,将科技力量与田间实际情况结合,将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三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成立“水稻植质钵育栽植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继续将水稻植质钵育栽植技术完善提高,更好地在黑龙江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朱明理事长、徐学阳副局长、陆为农研究员与陈必安研究员也分别在讲话和报告中对“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包军校长在讲话中表示,“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技术”是我校近年来承担的重大项目之一,得到各级领导、黑龙江省农垦各管理局和农场的大力支持。这项技术的研发、完善和推广,对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将对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将充分吸收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推进研发进程,加快改进技术成果,力争把“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技术”打造成为服务现代化大农业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抢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新高地。

  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农机化导报、黑龙江日报、北大荒日报及北大荒农业频道等媒体对此次论坛进行了现场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