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农学院杜吉到副院长做客大庆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对话大庆”栏目,讲述如何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泛着斑白盐渍的盐碱地,曾是荒凉贫瘠、不毛之地的代名词,被称为“地球之癣”。对我国这个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而言,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带着这份使命,杜吉到教授和六十余位科研人员、近百名研究生持续开展盐碱地改造科研攻关,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安达农业科技园区内分布着水田、旱田,四周布有沟渠,试验田每隔一段便插着一个牌子标明种植品种,大豆、玉米、高粱……这里仅大豆就种了2000多个品系,经过多年研究试验,杜吉到教授带领着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已筛选玉米、大豆、水稻及杂粮等耐盐碱种质资源200余个;同时开展重度盐碱地改良肥料开发、盐碱型中低产田增效肥料开发,初步筛选耐盐碱种株研发新型复合生物菌剂3个。
“盐碱地改良是落实‘保面积、保产量’的必要手段,可增加后备耕地,保证在粮食主产区守好耕地红线。”杜吉到如是说。
而今,这个以实际行动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提供科技支撑的团队,已经做好了继续向前、持续攻坚的准备。他们将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加强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