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话
4月7 日,黑龙江建龙经济论坛以“万众‘双创’昂龙头”为主题组织了今年的第一期论坛。本期论坛的目的是,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精神,研究落实陆昊省长在全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上关于“发挥科教人才大省优势,充分挖掘创新驱动潜力、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增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关要求,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脉开方、出谋划策。
科技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王元作为主讲嘉宾,深度解读了新常态下全面实施国家创新创业的战略内涵,为我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省科顾委主任陈永昌、省科技厅副厅长于立河、哈尔滨理工大学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于彦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大软件常务副总经理宋益波等嘉宾,围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就我省如何营造创新创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强化金融创新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摘编部分论坛嘉宾的发言,供学习参考。
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不断的讨论和认识当中已经达到了高度的共识,我以为,尽管现在我们依然需要继续深刻的认识这些中央提出的国家战略和做出的重大部署的内涵和意义,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要讨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最近,黑龙江省也召开了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大会,这既符合了中央在国家战略方面的安排对黑龙江省的要求,也回应了黑龙江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提出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最近刚刚颁布了《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据我所知,现在科技部牵头各个部委在共同研究制定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规划,也在紧锣密鼓的起草和完善当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论是在国家层面、部门层面,还是在地方层面都已经展开了全面的部署。那么要讲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觉得关键要解决以下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一、真正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这是个老话题,但当我们面对新常态,面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需求的时候,它就要有一些新的内涵和新的一些部署和要求。一要真正围绕着未来全球竞争的基本态势和中国转型的需求凝练出,并且集中力量解决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突出的重大科技问题,这里既包括科学问题,也包括重大的技术问题。二要紧紧围绕着产业升级换代的需求,提质增效的需求来组织,特别是在整个产业的技术体系改造方面,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方面,能够推动更广泛的创新。我们的高铁,就这个产业部门来说,充分显示了什么叫在国际市场上的产业竞争力,就是它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是我们的产业,无论你在什么样的层面,在做产业技术创新工作,在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心中想的最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产业的集成商,而不单纯的去做一个产业的供应商。三要解决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重要的是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需求和企业的竞争的战略以及它的科技战略、科技创新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纯的去追求论文、课题的数量、课题的经费、项目的获奖以及发明专利的多少。如果真正能够围绕着产业,根据技术发展和技术研发的需求,组织起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参与到企业竞争过程中,这对于产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来说,整体竞争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大家一直在讨论关于进一步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工作,这个转化法的修改或在法律的政策的导向上出现非常重大的突破。第一个突破就是将原来我们认为由财政资助形成的科技成果,按照一般的国有资产价值来保值增值进行管理,改变为将科技成果作为特殊的国有资产价值来进行处置,这样科技成果持有者所在的单位完全有权自主处置科技成果。第二个突破是在科技成果的收益分配上,能够更保证成果持有者应当获得的利益收益。我们在修改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过程中提出了不低于20%的成果收益比率,实际上现在讨论的是不低于50%的分配。因此《科技成果的转化法》对于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核心的问题还在于大学和科研院所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要有不同的更为准确的定位,科技成果要能够直面中国经济社会和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从源头上使科技成果不再是一个纯理论性的。不是为了追求职称或者获奖而进行的某些研究工作,而要变成真正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积极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是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基本形态。因此,我们要坚持各类的引进人才计划(黑龙江省有很好的引进人才计划),要更加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但是我们面临着重大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引进了人才,他到了这种体制当中依然发挥不了他本应有的作用。如果用人机制的问题、分配机制的问题等,这些制度问题能够突破,对于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还要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提供服务平台,不仅要有软性的服务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各种科技成果的经济组织等,而且要注意建设硬性的服务平台,使个人和中小微企业的创业能够在不同的物理平台上,能够低成本的研制它的产品,打通它的生产流程。这是我们在服务平台上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三、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企业好像被锁定在全球产业分工的低端,我们看到国外企业有更好的利润收益,相应的中国生产制造企业拿到很低很低的回报,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非常多有条件和有可能成为全球行业领军的企业和企业家,因此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多培育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军企业,要培育大量的专、特、精的中小企业。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面对全球市场,但任何企业都可以以它的技术特长、竞争优势、产品特色来面对特定的消费群体和特定的消费环节,所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是未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部署。我们要采取政府资助,特别是用市场经济杠杆手段,支持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的功能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也要提高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能力。
四、扩大开放,只有开放要素才能流动
创新本身并不是科技唯一的决定因素,它必须和其它的市场要素组合在一起,才能变成真正的创新行为。科技的创新,可能会成为实验室的样品,也可能成为学术刊物上的一篇论文,但它不和企业家结合,不和金融资本结合,不和各类人才结合,不跟市场结合,不跟管理团队结合,不跟生产过程结合,它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因此扩大开放是任何地区都要注重的,而且要把开放变成制度化的东西。从国家层面,一要建设一批国际性的科学大工程;二要开放科技计划,使科技计划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逐渐的越来越带有国际化的色彩;三要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和共同的目标采取共同基金的方式,与国外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一些联合的研究中心;四要下决心开放我们的大学和科研院所,我认为大学如果真正拿出15%的教授岗位提供给国外的一流大学,我们的大学很快就能够提升水平。没有开放,没有国际化的制度安排,依然会抑制创新活动。
五、要为创新创业营造政策环境
营造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显然是政府不可替代的职责,但是政府要有创造性的,以积极状态去开创创新创业的环境。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九方面的问题,三十条具体措施,但它需要地方以创新和勇气来落实。比如如何在政府的资源配置上,打破原来的、单纯的、计划的配置方式,按资金本身存在的规律,按基金的方式,来组织更广领域和重复性的研发活动;如何面对政府在过去为了解决市场失灵而出资资助了大量的机构或者设立的大量机构;当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政府的作用如何更有效的退出……像这类问题,我认为都是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六、要在“互联网+”上下功夫
现在创业显然离不开创新,创业过程本身要在科技基础上发展新的产品。过去开个小卖部,开个小饭馆似乎很容易,但现在电商需要自己制作网站,制作支付的渠道,实际上这是一种创新过程。从大的方面说,一些重大的技术的突破和科学的发展会引起的是新的产业和新的企业群,以及新的业态组织。创新本身是对创业最直接的促进。“互联网+”实际上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变化,它要渗透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研发的过程来说,“互联网+”实际上改变了很多研发的基本范式,大量的研发对象不再面向具体的实物,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分解,数字化的方针,模拟出现场,比方说原子弹爆炸,现在就可以通过方针来模拟场景,计算出它的破坏率。生产过程也是如此,“互联网+”会深刻地改变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零部件和组装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消费环节、商业环节也是一样。黑龙江省可以在几个大方面下功夫,做好“互联网+”:
一是黑龙江省绿水青山孕育出的大量绿色食品,包装起来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现在上网买大米、大豆、绿豆等各种粮食,都是朝向黑龙江这一块的。“互联网+”会帮你把绿色食品行销到全世界去。二是黑龙江有非常雄厚的装备制造业能力和基础,潜力非常大,“互联网+”于黑龙江的产业转型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其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是一个方向,会促使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转变。我知道,黑龙江的很多企业已经在尝试实现“互联网+”计划。
七、有更多创新机会才能实现颠覆性创新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颠覆性创新时期,即使不是颠覆性创新的创作者,你也会被迫成为颠覆性创新的接受者。所以对于黑龙江省来说,是老工业基地也好,是产粮大省也好,面临的不是要不要颠覆性创新,而是它会迎来颠覆性创新。在此,政府要在资源配置中,去培育更多的创新机会,而不要拒绝任何一个创新机会。我一直不同意在资源配置中过分强调重中之重,就是把很多资源砸在一个地方,集中力量攻破一个东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阶段,它可能需要重中之重的资源配置的方式,但从长期的发展过程看,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培育任何一个存在的创新机会,只有这种培育,它才有可能产生不期而遇的颠覆性创新。不是说政府一砸钱,瞄准了那儿就是颠覆性创新,那不叫颠覆性创新,因为你已经是在跟踪着人家了。
八、在创新创业上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黑龙江省在制定十五规划的过程中,要把产业发展建立在一个对标战略的基础上,要提升竞争力,科技创新要引领着方向。面对国内和全球的竞争者,采取对标的战略既可以找到我们的优势,也可以找到我们的劣势,同时最重要的是能够梳理出比较清晰的竞争战略。二是如何更加有创造性的落实中央的三十条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互联网金融,黑龙江省本身有着很雄厚的产业基础,又是科教大省,人才济济,但如果没有活跃的资金配置,没有活跃和多样性的融资供给,创新活动会停滞在非常低的水平上,因此要创造新的金融产品,使互联网金融包括互联网金融的众筹模式能够支持创新活动。要以开拓的精神去解决问题,面对资金的相对的不活跃,要在过去的城市银行、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组建真正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全新的创新创业银行,要采取不同的机制,与政府财政资助杠杆作用结合起来,有效的按照市场手段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活动。三是建议设立一笔省长资金,拿出五个亿也好,一个亿也好,对省长最关注的每年提出的二十个问题向社会公开招标,不要求大,只要求很具体,和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说我今天在宾馆放了一早上的水,就没出现过热水,我就在奇怪为什么不能提供迅速供给热水的解决方案,这本身是个技术问题。类似的问题,我觉得在全国是非常普遍的,像这一类的小的问题用市场向供应方征集意见,由市长基金资助的方式进行,我觉得会掀起整个社会的激情。创新的氛围对于黑龙江省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黑龙江省有产业优势,是科教大省,但是千万不要忽视另一个优势,就是原有产业发展积累下来的大量的在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创新活动可以在电脑上,通过“互联网+”实现各种各样的组件、插件、软件供应等,但创新活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动手能力,需要把产品变成真正的物化的东西,我们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供应智慧,解决问题。黑龙江省尽管发展相对的慢了,但是依然有基础,有优势,有非常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