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日报:从太空飞回的种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25浏览次数:22

摘 要:

《大庆日报》11月23日头版头条

原标题:从太空飞回的种子

    看市校融合如何推进航天育种优化种植结构


  “神舟十一号”刚刚成功返航,大庆的一批“太空游客”也实现“最美绽放”。在海南岛蓝天大海的背景下,一大片绿油油的小苗迎来瓜熟蒂落的时刻。

  它们的种子4月份时曾搭乘“实践十号”科学卫星,经历过一场为期12天的太空之旅,在7月末由大同区政府交给八一农垦大学,用于航天育种试验。

  这批种子里,不仅有甜瓜,也有水果柿子和紫薯,更有“大名鼎鼎”的板蓝根,基因一旦在太空环境里发生变化,再经过科学培育,中国板蓝根市场就将拥有“大庆种子”,大同“中国板蓝根之乡”的名片将更具说服力。

  很显然,这又是一个市校融合项目,而市校融合推进航天育种试验,在我市最早能追溯到2011年。5年来,我市先后选送3批种子进入太空,累计43个品种。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太空种子”也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尽管成功率只有3‰,但已有30多种“太空种子”在我国遍地开花,这其中就有两种来自大庆“市校融合”的培育。这两份种子的科学试验曾纳入国家“星火”计划,并荣获全省科技进步奖。

  5年市校合作,43份种子遨游太空

  神秘的太空,总是带给人们无尽遐想。深受地球重力影响的植物种子,一旦进入太空环境,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的综合作用下,会发生哪些变化?

  在类似“天问”中,1987年8月5日,中国科学家们将一批水稻和青椒的种子,放进人造卫星,开启了我国航天育种试验的历史。返回地面后的种子,有的基因出现变异,繁殖出不同以往的新品种,被叫做“太空种子”。

  “太空种子”以高产、优质、早熟和抗病的优点,加快了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2011年,大同区与八一农大携手推进棚室经济两年后,考虑到提档升级,引进更多新技术、新品种,很自然就想到了“太空种子”。

  2011年11月1日,双方选送7个甜瓜品种、4个西瓜品种搭载“神舟八号”进入太空。大庆的航天育种历史由此开始。

  这批种子于2012年起进行试验,随后2013年6月、2016年4月,我市又先后选送32个品种的种子,分别搭载上“神十”和“实践十号”。

  每一克种子的“太空门票”都在八九千元,但是这种高额投入非常必要。八一农大教授李德泽说,种子都会发生变异,在地面上自然变异需要十多年,在太空环境里却只需十几天,尽管几率只有3‰,但那种令人期待的良性基因,靠自然变异很难获得。

  5年7代繁育,两份“太空种子”上市推广

  花费高额门票归来的种子,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2011年冬季,我市选送的第一批种子开始接受地面试验,先后经过5年7代繁育,科研人员终于能够确定,诞生了两个新型甜瓜品种。

  李德泽根据这两种甜瓜的性状,给它们分别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航甜流星、航甜清雅,前者的花纹像流星雨一样绚烂,后者的皮儿绿得像翡翠,吃起来清香淡雅。

  经省农科院审定,这两份“太空种子”可以从今年开始推广应用。泽田种业经理李尚有告诉记者,他种了1000多亩,“做瓜大,抗性强,产量高,又甜又脆”,对外批发时,普通瓜七八毛钱一斤,这两种瓜两元钱一斤,不仅在东北卖得好,而且还卖到了山西、河北等地,“80%的人都喜欢,效益很可观”。

  直接享用科研成果的人们,很难体会这一成果背后的艰辛付出。“搭载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李德泽说,“地面试验才是攻坚战。”

  2011年,李德泽在大同推广棚室经济时,引进一种绿皮甜瓜,不仅种子价高,而且好吃,缺点是皮儿上有裂口,怕磕怕碰,天一热就会变质,他很想改良这种甜瓜。当年11月,大同区和八一农大合作,把这个种子送上太空。

  种子返回地面后,当年到海南基地进行试验,裂口竟然消失了,李德泽及其科研团队非常兴奋,第二年春天将种子带回大庆试验,然而就在它终于结出果实时,李德泽却大失所望——裂口再次出现。

  无奈之下,李德泽团队只好把这个种子作为副本,把另一个经过太空诱变的种子作为母本,经过成百上千次的比对分析和试验,终于解决了裂口问题。这个新品种就是“航甜清雅”。

  从果蔬到紫薯和板蓝根,航天育种试验进入新阶段

  事实上,每一粒种子的选择都是一场期待——期待它在太空环境下,达到科研人员想要的基因变异。4月份送上太空的板蓝根,尽管在大同种植了好多年,但种子都来自南方,如果这次变异成功,全国板蓝根市场就会出现“太空种子”,那将是大庆市校融合结出的重要硕果。

  2015年,当“市校融合”上升为市级战略,大同区和八一农大的航天育种试验也随之成为市校合作项目,其中特别提到,“利用‘实践十号’搭载15颗板蓝根种子,进行航天育种,遴选出高产、抗病、优质的板蓝根新品种”。李德泽告诉记者,这批板蓝根种子目前封存完好,明年就将开始试验,他对此非常期待。

  市校融合加快了航天育种试验的进程。李德泽率领的科研团队过去是6个人,去年市财政出资,给增加20名科技人员,今年再次出资,解决了搭载“实践十号”的科研费用。

  在市校融合的推动下,八一农大对接大同区、科技局和农委,对“航天果蔬科技示范园”进行了扩建。改示范园是在八井子科研示范基地、高台子航天育种基地的基础上,于2013年在大同镇建立起来的。今年,这里培育的航天果蔬种类从过去10多个增加到了30多个,而且还增加了新品种,总计350多个。

  这意味着,大同乃至全市棚室经济将进入航天育种技术推广阶段,而把紫薯、板蓝根这两个大田作物纳入航天育种试验,这将又是航天育种试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最后需要科普的是,“太空种子”的变异基因还是它原来种子本身的基因,并没有外来基因的导入,因此绝不是转基因,专业检测也没有发现它增加任何放射性,所以航天果蔬对人体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