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龙江杂粮产业研讨会在大庆召开 专家建议开发荞麦主粮饮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2-26浏览次数:28

摘 要:

东北网12月23日讯

  东北网12月23日讯(记者侯巍)“荞麦营养价值好,经济效益高,是优质的营养强化和药食同源类产品的原料,适用于开发功能性食品,把吃粮食改为“喝粮食”。22日,中印杂粮生产加工技术学术研讨会暨黑龙江省杂粮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大庆举行,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于寒松提出“四化”开发荞麦产品,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于寒松教授作报告

      我国荞麦常年播种面积100万公顷,荞麦产量7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1%,稳居世界第一大荞麦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位。甜荞主要在北方种植,而苦荞主要在南方种植。目前,国产荞麦加工主要有荞麦米,挂面和茶。因其粒加工特性差,产品不标准化,加工专用品种培育及加强加工特性研究需要加强,于寒松教授研发团队通过加工品种专用化、专用品种基地化、传统产品标准化、加工技术现代化,“四化”规划,加强荞麦的研究力度,通过深加工技术和生特技术,研发主要包括乳饮料、纤维饮料、固体饮料和酒精饮料等系列产品,改变食用方式,把“吃粮食”的方式改变为“喝粮食”。并把杂粮食品主食化做研究方向,将荞麦籽粒或荞麦提取物添加到豆基食品中,开发豆基杂粮主食化系列产品,开发食品剂型的功能食品。

    目前,继荞麦方便系列食品,于寒松教授的研发团队又相继开发了荞麦鲜食面、荞麦乳饮料、荞麦米酒、荞麦茶、荞麦芽米糊等多种新产品,已经广泛用于市场。于寒松建议,荞麦具有耐旱,适用性强,富含活性蛋白,应加强产学研,将产品向“全营养、功能化、主食化和高值化发展。

    来自印度和我国杂粮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会,中印21名专家围绕中印杂粮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联合开发模式等新理念、新课题做学术报告和产业报告,针对我省杂粮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及制约杂粮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高端研讨。

    此次研讨会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共同主办,大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原文链接:http://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16/12/23/0574877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