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挖掘北大荒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
发布者:叶子犀发布时间:2018-10-08浏览次数:52
黑龙江日报10月3日3版理论专版
挖掘北大荒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
陈彦彦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要从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和北大荒精神自身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出发,不断将北大荒精神发扬光大,以造福龙江,造福中国,造福伟大的中华民族。新时期的北大荒,已没有当年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工作场景,工作对象、内容、环境、方法均发生了改变,但做好工作的“根、本、魂、动力源”没有变。新时期弘扬北大荒精神,就是要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提升北大荒精神的理论品质,赋予北大荒精神新的内涵,攻克改革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立足优势自主创新,实现垦区长远发展。
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黑龙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北大荒精神,加强垦地合作,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推动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艰苦奋斗是北大荒人的政治本色,也是北大荒事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的立足之本。“奋斗”与“创业”唱响了北大荒精神的主旋律。要建设现代化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更需要我们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弘扬北大荒精神,并从中汲取奋发前进的精神营养和智慧力量。
拓展北大荒精神的社会认同。自20世纪40年代末期开始的北大荒开发历程,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起点。北大荒开发建设七十余年,无论是拓荒时期的第一次创业,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第二次开发,抑或是新时期战略转型的新征程,从建成新中国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实现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转变;到改革开放重新起步,推进双层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整合生产经营主体;再到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农业航母。在这片土地上,北大荒人开创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实现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演进,在屯垦戍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农垦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程度,极大推动了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从筚路蓝缕艰难起步到引领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其崛起与发展的初始密码与精神基因,无疑是北大荒开发初期萌生、在全面燃起的荒火中磨砺、在改革中成熟和发展的北大荒精神。七十余年来,垦区商品粮调出量约占全国各省粮食调出总和的四分之一。一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群体,在爬冰卧雪中培育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之花,向共和国奉献的大农业、大基地、大产业和生态宜居的累累硕果,是对北大荒精神伟大力量的最好诠释,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同向同行的北大荒精神,值得铭记和传承。
提升北大荒精神的理论品质。北大荒精神的伟大力量根植于实践,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始终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对北大荒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弘扬。新时代的北大荒,已经成为稳定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以高度的生态自觉,把握了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容相生为发展要义,在坚持国土资源永续保护与利用的同时,将生态要素紧紧融合到北大荒开发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之路。北大荒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吸纳不同的历史时期生成的优秀精神养分,也必将在新时期国有农垦体制改革中实现其理论品质的提升。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垦的市场适应性亟待增强,如何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带动农业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如何在使农垦体系融入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市场化运作的同时,避免农垦体制机制碎片化、弱化甚至有名无实的危机,尤其农垦发展中一度引领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如社会事业发展投入接续断层问题,在农场企业化,农垦集团化,农垦社会服务属地管理之后,社会性建设基本投入面临的严峻考验不容回避,处理好坏直接关乎农垦民生,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