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 记者 衣春翔)身患尿毒症,却在2019年上半年发表SCI论文12篇,并被列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骨干成员,这就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6年前从韩国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金成浩。6年来,金成浩承担国内外科研项目30多项,为促进我省生物医学产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几天,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给省卫健委发函,明确要为金成浩教授提供治疗帮助,这成为我省为“头雁”及其团队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典型案例。
实际上,金成浩只是八一农大精准引才、用心留才、科学育才的缩影。多年来,该校一直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和生态,把握并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作为人才工作的落脚点,为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精准引才为龙江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金成浩是八一农大2013年从韩国延世大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同年获聘我省首批青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现聘为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主要从事人类重大疾病分子机理研究及药物研发工作,正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之所以带着重病也要坚持科研,金成浩表示,这一方面是科研人员所共有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校多年来为他提供了十分优良的科研环境,让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很感恩。
据了解,八一农大近年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有针对性地调整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为人才提供独立实验室、完善科研平台、配备助手、提供科研启动金、优先招收研究生、家属安置等优惠政策,从政策、待遇和情感等角度不断吸引并稳定人才。对于特殊人才,实施“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人才政策。建设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三横三纵”科研支撑体系,分级分类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经费,扶持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在此推动下,越来越多像金成浩教授这样的高层次人才汇聚到八一农大。
仅2019上半年,八一农大就完成两批次人才招聘工作,聘任各层次人才131人,其中博士36人。这些高层次人才中,省内外调入人才7人,其中博士5人,正高级职称3人,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用心留才为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我爱人因公去世后,我本想离开八一农大,换个环境。但是学校用情感、用政策挽留我,我十分感动,决定留在这里,把我爱人未尽的水稻研究事业继续下去,为龙江作出更多科研贡献。”八一农大教师郑桂萍说。 郑桂萍潜心钻研35年,她和爱人李金峰共同开创了八一农大的水稻科研事业,为黑龙江水稻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对于这样的人才,学校当然要极力挽留。
近年来,八一农大建立并执行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专家制度,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方案》,关注、关心高层次人才的发展与需要,着力加强与人才的沟通与服务。校领导常常深入到人才中去,与高层次人才定期交流,听取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对人才稳定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郑桂萍最终留了下来,近十年,她带领团队取得了18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获得8项省部、厅局级奖励,在垦区示范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达18项,其中9个水稻新品种和5项新技术在垦区和地方推广面积达600万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贯彻落实国家对农业“三减一控”的要求,从2014年开始,郑桂萍带领团队与建三江管理局所辖农场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形成了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高效栽培新模式,并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这项新技术节约生产成本5%,节约用水30~36立方米/亩,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15%以上,实测产量提高5%以上,作为垦区重点推广技术在20余个农场得到示范应用,被媒体誉为“现有水稻耕作栽培模式的重大变革”。
科学育才为龙江持续发展培养生力军
采访中,无论是引进的人才,还是本校培养的人才都表示,之所以来到并留在八一农大,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越的配套设施,还为人才未来发展铺路。
据了解,八一农大不断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推进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修订《教职工培训管理暂行办法》,着力推进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青年教师生产实践项目、骨干教师培养项目等专项计划,努力为人才成长搭平台、组团队,为人才干事业创造有利条件,以事业的舞台凝聚人才。
学校还积极拓宽教师深造渠道,健全稳定定向培养博士生、教师培养培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等激励政策,支持教师攻读学位,参加课程进修、生产实践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必要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技能。
八一农大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国际化培养。2017年1月,八一农大成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该项目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八一农大合作开展,项目所需经费由双方按1:1配套比例共同承担。项目实施三年来,资助教师27人,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健全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积极推进教师岗位设置、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等,加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激发队伍建设活力,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八一农大是一所与黑龙江垦区同根共源、同生共建的地方本科高校,几代教职工既是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者,也是北大荒精神的创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学校始终将北大荒精神作为一种得天独厚的文化传统和办学资源。”八一农大党委书记董广芝说,学校一直注重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努力把北大荒精神融入学校的人才管理之中,取得了较好成效。例如,学校通过大力度投入建设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北大荒精神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在全国两课教师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还成功引进思政课教授。
八一农大校长郑喜群告诉记者,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头雁行动,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从江南大学引进“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毛健教授作为“头雁”,依托学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申建了“头雁”团队 ,将为龙江“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提供支撑。“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抢抓龙江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固巢留凤、筑巢引凤,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凝聚人才发展合力,为八一农大发展筑基,为龙江发展建设助力。”